在16个州(市)开展了24个低碳校园、39个低碳社区示范建设。
旋流沉砂池主要去除污水中相对密度大于 2.65,粒径大于 0.2mm 的砂粒,使无机砂粒与有机砂粒分离开来,便于后续生物处理正常运行。图扑软件运用丰富的可视化图表和动画效果,实时统计进水调节池的设备监测数据,数据涵盖液位、搅拌机的启停、功率、状态、转速等多个关键指标,协助作业管理人员进行水量调节,使流出的水质比较均匀,确保进水调节池水量控制在有效水深范围内(2~3m),以避免后续处理设施承受过大的冲击负荷。
并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来进行响应级别分级,并通过不同颜色进行标示,帮助管理者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风险,进行相关事件预警和报警信息的及时推送和发布。利用图扑软件 0 代码平台构建的生化池孪生体,实现对药剂投加环节的实时监测,按需分配各控制区域的供气量或加药量,实现精细化控制,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稳定和出水水质更好。图扑软件通过轻量化 3D 建模技术,将曝气池的外观以及设备进行数字孪生,并辅以 2D 面板展示除臭、PH 值等相关数据信息。同样是第一人称视角,该模式下,滑动鼠标即可自由控制视角朝向,通过键盘 WASD 按键控制视角移动,按下 SPACE 空格按键,即可提升视角高度,按住则可持续升高。打破传统污水厂在管理过程中各系统相对孤立的固有约束,将控制系统、监控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融为一体化平台,从而使污水厂的智慧化运营、管理、服务能够更为系统完整。
实时报警可视化结合图扑软件 Web 2D 组态功能,再通过数据采集,实现设备报警监测可视化,对阀门开/关到位故障、污水液位过低、药剂量不足、设备工况异常等故障报警信息进行展示。一旦排污管网不完善,将会严重影响自身纳污能力,同时对自身的污水处理也会造成严重的干扰。18 《废气预处理设备 几何形折板除雾器》中华环保联合会12月1日批准发布《废气预处理设备 几何形折板除雾器》(T/ACEF 0432022)团体标准全文,自12月1日起施行!本文件为首次发布,规定了几何形折板除雾器的产品结构和命名、基本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准自 2022 年12月01日起实施。2环保标准(10条)10 《油气回收处理设施技术标准》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油气回收处理设施技术标准》,编号为GB/T50759-2022,自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17 《燃气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燃气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达标判定和监督管理要求,适用于现有燃气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14 山西《煤炭绿色开采技术指南》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标准文件《DB 14/T 25352022煤炭绿色开采技术指南》,计划于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
主要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物限值为5mg/m、二氧化硫为35mg/m、氮氧化物为50mg/m。来源:环保在线、VOCs前沿(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原作者出处。
本文件适用于铸锻造、机械加工、造纸、喷涂、纤维、印染、橡胶、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木材、建材、炭素、污泥干化、污泥焚烧处理等领域采用离心负压涡流强化原理进行含尘废气净化的设备。原国家标准《油品装载系统油气回收设施设计规范》(GB50759-2012)同时废止。并且,文件明确,该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固定式内燃机、单机输出功率10 MW以上的固定式燃气轮机组的发电厂。该文件为首次发布,规定了化工园区碳中和建设的基本要求、管理体系、建设内容、保障体系等。
本文件颁布实施后,国家或本省发布的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涉及本文件未作规定或严于本文件的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应执行其相关文件规定监督有了千里眼,管理有了硬抓手,生态保护宣传也有了好阵地。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主任李飞一边讲解,一边和同事切换镜头,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洛藏族自治州年宝玉则、可可西里五道梁等地的实时景况依次呈现,随着镜头的拉近放大,黑颈鹤、斑头雁、旱獭、藏羚羊的身影不时划过屏幕。据介绍,借助遥感与地面监测紧密结合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目前青海已实现对全省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监测的全覆盖,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科学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效提供基础数据,以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系统加强全省生态环境综合监测能力。
目前的生态监测网络,不仅高效便捷,还立体全面。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应用,继续完善青海生态之窗生态观测系统等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并借此打造生态文明宣传阵地,以科技手段切实守护好中华水塔,为生态安全屏障筑牢铜墙铁壁。
只见它们的后腿猛然蹬地、前腿朝后弯曲,在空中跃出一道曲线,奔跑的身影和远处青海湖的潋滟碧波相映成趣。作为全国率先依托重大生态工程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省份之一,青海经过10余年的努力,生态监测工作已从三江源地区拓展到全省各地,监测指标由最初的9类147项扩展到11类273项,各类重大生态工程生态地面监测站点从三江源区的700多个增加到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区域的1360个,监测手段更丰富、监测内容更全面。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方华介绍。目前,青海省已布设99个地表水手工监测断面、37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7个地下水监测点、5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72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469个声环境监测点(线),514个土壤监测点,203个辐射环境监测点位,持续开展全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共同构成了系统化的地面生态监测网络。建好只是第一步,用好才是关键。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山东路的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随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青海生态之窗大屏幕上,镜头缓缓拉近,几只普氏原羚渐渐清晰起来。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余全盛介绍,与此同时,我们还联合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气象等部门组建了省重大生态工程生态监测工作组,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移动执法平台、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预警系统进行整合,更加突出了执法的精准性、科学性。青海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状况变化监测,并对生态问题和生态变化状况原因等进行定期遥感调查评估。以青海湖生态保护为例,我们充分发挥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与地面监测技术的优势,探索建立多维度协作与验证的新型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开展了青海湖透明度等部分水环境指标遥感和地面相结合的立体监测,可以说是定期持续进行着全面体检。
截至十三五末,依托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监测项目,青海省已在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区域开展了草地、林地、湿地、沙化土地、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气象要素、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等多个生态环境要素的监测工作,并在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区域已建成的地面监测网络基础上,持续加强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站网建设。2021年以来,系统发现并向企业推送重要预警信息共计85起。
方华解释,这不仅让我们有了火眼金睛,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更为我们进行科学保护决策装上了智慧大脑。这就是青海湖南岸的江西沟农场里普氏原羚的实时画面。
今年5月,青海省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点区域遥感监测发现的疑似异常点位进行现场核查时发现,青海某公司存在钾盐矿新增盐田未批先建问题,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及时进行了立案查处,向该企业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企业生态环境违法问题处罚56.49万元,并责令该企业将新增的盐田恢复原貌。这背后,离不开我们正在探索的观测视频数据自动化识别疑似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和报警功能,特别是在应对执法路程远、传统取证较难等执法难题时,能够更好地提供事实依据,提高执法效率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应用,继续完善青海生态之窗生态观测系统等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并借此打造生态文明宣传阵地,以科技手段切实守护好中华水塔,为生态安全屏障筑牢铜墙铁壁。这背后,离不开我们正在探索的观测视频数据自动化识别疑似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和报警功能,特别是在应对执法路程远、传统取证较难等执法难题时,能够更好地提供事实依据,提高执法效率。
目前,青海省已布设99个地表水手工监测断面、37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7个地下水监测点、5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72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469个声环境监测点(线),514个土壤监测点,203个辐射环境监测点位,持续开展全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共同构成了系统化的地面生态监测网络。目前的生态监测网络,不仅高效便捷,还立体全面。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余全盛介绍,与此同时,我们还联合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气象等部门组建了省重大生态工程生态监测工作组,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移动执法平台、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预警系统进行整合,更加突出了执法的精准性、科学性。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状况变化监测,并对生态问题和生态变化状况原因等进行定期遥感调查评估。
今年5月,青海省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点区域遥感监测发现的疑似异常点位进行现场核查时发现,青海某公司存在钾盐矿新增盐田未批先建问题,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及时进行了立案查处,向该企业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企业生态环境违法问题处罚56.49万元,并责令该企业将新增的盐田恢复原貌。青海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2021年以来,系统发现并向企业推送重要预警信息共计85起。截至十三五末,依托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监测项目,青海省已在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区域开展了草地、林地、湿地、沙化土地、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气象要素、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等多个生态环境要素的监测工作,并在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区域已建成的地面监测网络基础上,持续加强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站网建设。据介绍,借助遥感与地面监测紧密结合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目前青海已实现对全省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监测的全覆盖,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科学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效提供基础数据,以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系统加强全省生态环境综合监测能力。监督有了千里眼,管理有了硬抓手,生态保护宣传也有了好阵地。
以青海湖生态保护为例,我们充分发挥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与地面监测技术的优势,探索建立多维度协作与验证的新型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开展了青海湖透明度等部分水环境指标遥感和地面相结合的立体监测,可以说是定期持续进行着全面体检。只见它们的后腿猛然蹬地、前腿朝后弯曲,在空中跃出一道曲线,奔跑的身影和远处青海湖的潋滟碧波相映成趣。
作为全国率先依托重大生态工程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省份之一,青海经过10余年的努力,生态监测工作已从三江源地区拓展到全省各地,监测指标由最初的9类147项扩展到11类273项,各类重大生态工程生态地面监测站点从三江源区的700多个增加到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区域的1360个,监测手段更丰富、监测内容更全面。建好只是第一步,用好才是关键。
这就是青海湖南岸的江西沟农场里普氏原羚的实时画面。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山东路的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随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青海生态之窗大屏幕上,镜头缓缓拉近,几只普氏原羚渐渐清晰起来。